随便打开一个旅行的网站,以欧洲为目的地,映入眼帘的总是些意法瑞、德荷丹,要么就是雅典,临近冬天,北欧四国的线路也会多起来。熟悉欧洲地理的人不难发现,这些热门的目的地里,唯独缺少了巴尔干半岛,
巴尔干半岛包括阿尔巴尼亚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、保加利亚、希腊、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,以及塞尔维亚、黑山、克罗地亚、斯洛文尼亚、罗马尼亚、摩尔多瓦、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。巴尔干地区还有个不太雅的外号---欧洲火药桶,正因其亚欧缓冲地带的特殊身份,让这里各种文化相互交织,冲突不断,直至20世纪末才出不稳定下来。
波黑(Bosnia and Herzegovina)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,虽然共同拥有着波黑的国名,却拥有着三个相对独立的实体,分别是穆克联邦、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。其中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占据了几乎全部的领土,著名的萨拉热窝在穆克联邦境内,而莫斯塔尔则是塞族共和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。想要在波黑分清自己处于哪个部分其实很简单,只要注意周边的公路道牌就可以,西里尔字母写在靠上位置的是塞族共和国,而拉丁语字母写在靠上位置的则是穆克联邦。
这座古老的石桥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:一直以来,这座桥的西边住着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,而东边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,这座城的两个民族居民因为信仰不同而存在着隔阂,历史上不时发生冲突。
1992年,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发布独立宣言,波黑战争拉开帷幕。随着战局的变化,西南重镇莫斯塔尔成为重灾区。莫斯塔尔城内5000多座建筑被损毁,工业、基础设施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几乎毁于一旦。这座仅有10万人的城市,近2000居民在这起内战中死亡,近30000人逃离家园。面对残破的家园,不同宗教信仰的两个民族立誓断绝往来,于次年将莫斯塔尔的象征----莫斯塔尔古桥炸毁。如今在复建的石桥上,还有用英语雕刻的“don't forget ”字样。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漫步在以石桥为中心的老城区里,扑面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穆斯林风情,路边的餐厅里绝大部分都贩卖是传统的穆斯林烤馕与烤肉,那些西式的、繁琐的料理全然不见,如果不是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所在,真宛如置身在西亚某城市的街头,和西北的那些欧洲国家相比,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。
稍微再仔细的观察一番,还可以发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依然留有了战时的痕迹,遍布的枪眼依旧醒目,即使表面看来与一般的旅游城市没有太大的不同,但仍然会感觉到一丝寒意,越是年长的当地人身上越是容易有这样的感受,切实体验过战争的人,没有几十年的时间,内心的创伤是决然无法愈合的。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从老城区望向西面,山顶的巨型十字架在云彩的映衬凸显出一股凄凉的美感,这微妙的感受,恰与这城市的气氛极为相称,胜过辞藻的千言万语。
3
(by moto Z)
从莫斯塔尔向东北方向出发,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波黑首都萨拉热窝。
虽然只是100多公里的距离,但是却呈现出不同的感受。
在最为传统的老城区里,赫然在目的是一座座穆斯林的庙宇,显然,这座城市也是与穆斯林分不开的。但与莫斯塔尔那种浓烈的感受不同,这里的民族情感显得更加世俗化,比邻庙宇旁的店面里兜售着糖果与冰激凌,几家纪念品商店里还有售卖球衣与棒球帽。遍地的餐厅里,除了穆斯林餐外还有意大利餐、西班牙餐和法餐,有的就比邻着,也不显唐突。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所谓首都,就该更加兼收并蓄一些,从老城区的主路一直向东,没有几步就到了商业街,欧洲常见的服装品牌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应的专卖店,足有欧洲二线城市那样的繁荣景象。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在萨拉热窝街头,还有一处独特的景象。据说内战结束后,萨拉热窝街头罹难者众多,为了纪念这些罹难者,当地人用红色的油漆画上一个点,用来记录一人,画的多了,地上斑斑点点,远处看来,像一朵朵盛开的血色玫瑰。血色玫瑰,因此而得名。
时至今日,城市的管理者们更愿让人们早日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,地上的血色玫瑰们逐渐被清理干净,只在重要的几处还保留下来,用以警示后人。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(by moto Z)
地面上的痕迹易于清理,但饱经战火的建筑上面那些斑斑点点的痕迹,却持久的保留在了上面。那些战前的建筑,尤其是居民楼上,几乎每一栋都能找到若干的枪眼,有的实在太过密集,不禁让人想到这里可曾发生过激烈的交火,多少的生命在这些弹孔下画上了终止符。
(by moto Z)
阳台护栏的塑料隔板上,十余个弹孔,这样的隔板显然抵挡不住子弹的势头,穿过之后不知又射到了哪里,这么多年过去,还没有进行更换,貌似也是荒废了,里面的主人,也不知到了哪里。
一点感受
莫斯塔尔与萨拉热窝有一处细节让人觉得无法释怀,在货币的使用上,波黑均使用波黑克朗,与欧元的汇率在2:1左右波动,在莫斯塔尔城区,大多数的商家都不愿意接收当地货币,更喜欢使用欧元作为交易货币,有些极端些的商家甚至会拒绝接受当地货币进行结算;萨拉热窝恰恰相反,所有店家都会接受当波黑马克,反而有一些商家会拒绝使用欧元,这大概与当地居民的国家认同感有关,更或许只是我想的有些多了。
鸣谢:本篇游记所有图片取自Moto Z手机拍摄,搭配哈苏模块,十倍光学变焦,为近景与远景的拍摄提供便利的解决方案。